終於可以不用管英文課了…感覺真好。
這個quarter拿了兩堂課,storyboarding and concept development/ Cinema 4D,算是勉強抓回一點軟體的手感,畢竟好一陣子沒有用軟體了,設計的sense也有點跑掉。
storyboarding的課很受用,尤其是對motion designer;過去學習的storyboard其實是不包括style的,印象比較focus在交代流程、分鏡上,但這次學習的東西同時包含了style frame的設計,所以風格一開始就必須納入設計的考量。當然,這也可能是motion在設計上的要求與電影/動畫不同(廣告運用、時間通常較短,較注重連貫轉場,短時間傳達的訊息較多等),所以專注的點也有差異,總之對我而言這是很有趣,同時也很喜歡的一種設計過程,因為相較過去我更能掌握製作的時間與風格,而且在短時間就能看出所要表達的風格與內容。
在10個禮拜裏這堂課設計了8個project,從單一style frame設計到最後的30秒/9-12 style frame design,漸進式(卻很緊迫)的進度讓人會把發條上的很緊,我很希望台灣能有這樣緊張刺激又受用的專門課程,畢竟把storyboard包在動畫/電影課程裡…我覺得把它的作用狹隘了,畢竟storyboard本身就是一門專業而基礎的東西,應該要多花一些時間來學習。
附帶一提,好的storyboard是可以成為漂亮專業的animatic…中文叫動態腳本吧(?)的,舉例來說:
這是我之前分享過的經典例子,創作者網址點我。
還有:
以walking dead來說,很明顯的可以看見主要focus在轉場上,靜態的圖像配上音樂與運鏡就可以成為很棒的動畫/動態腳本。
Sucker punch這兩部也是介於動畫與動態腳本的東西,昇華過的,製作上是用良好的"固定圖像"去AE做動態與特效,而動畫通常是偏向用"連環圖像"去做動畫,當然這也可以稱為動畫的一種風格,像是flash也可以做出雷同的動態設計,但是基本上良好的storyboard是可以直接轉化成具有強烈風格的動態腳本的。
Storyboard絕對不是用分鏡紙畫一畫就好了(至少在motion不是),平面設計的元素(字型、構圖、顏色)也必須考量完善,還有動態也必須納入設計,我其實不知道是不是很多人都認為storyboard就應該像"分鏡紙上的圖"一樣,我只能說不是,那是基礎,但絕對不只這樣。
附上一些上課的作品:
HGTV的style frame設計
HGTV的ID設計
另一堂3D的課相較起來衝擊比較沒那麼強,比較偏向軟體課,不過也讓我多一種工具可以用,其實滿開心的。
作品:
滿好玩的,不過默默的感覺外國人的作品色調都比較冷(?),大家對gummy bear的反應都不錯…很開心。
說好多…這個quarter其實受到滿多衝擊的,也意識到自己以前真的很混,成長的幅度有點小,目前的問題是設計的圖像太過理性,太理所當然了,雖然效果與反應都還不錯,不過感覺比較沒有爆點,而且風格也太過乾淨了,材質、氣氛還可以更好,也該嘗試一些抽象性的東西了,keep going!